眼耳鼻喉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团队>眼耳鼻喉

杨仕明

时间:2022-08-02   访问量:659

杨仕明.jpg

杨仕明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


杨仕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of Otology主编。Acta Oto-Laryngologica副主编,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柳叶刀全球听力研究中国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耳科学、人工耳蜗和侧颅底外科、噪声防治、耳聋基因和干细胞治疗等研究。


 

中文名杨仕明民族
国籍中国性别





擅长领域

耳科疾病诊治,耳聋外科治疗,特别擅长听觉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振动声桥和BAHA植入)。



研究方向 

一、聋病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
1. 已成功完成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1000多例,包括听力重建、镫骨外科、面神经外科、颞骨及侧颅底肿瘤切除等手术,已顺利完成人工耳蜗植入200多例。探索了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保留术前残余听力的可能性以及评价术中动态听力监测技术对听力保护的效果,对术前有良好听力的听神经瘤患者应在术中辅以实时动态听力监测进行听力保护,术后能够获得较好的听力保存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军队医疗成果奖。

2. 提出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的微创化理念,推动学科开展耳内镜检查和手术,已开展耳内镜检查5000余例,改善了术前中耳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并明显提高了耳显微手术的疗效;将耳内镜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桥小脑角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并且在面神经功能良好的基础上成功保存残余听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军队医疗成果奖。

3.负责起草并制订“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发起“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引领全国22家耳科研究实力最强的医疗中心开展突聋临床研究,推动了全国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


二、听觉和前庭神经通路生理细胞学系列研究和听觉相关基因研究

1.在国际上率先将光学记录膜电位技术应用于听觉和前庭通路神经元电生理研究;建立了前庭神经节细胞群、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脑干耳蜗核和前庭核神经元的可靠记录方法;获得了听觉和前庭通路神经元去极化的电位变化与光-电转换参数,从神经生物学水平进一步揭示位听系统信息传输机制同时为防治位听系统疾病提供可能有用的线索。

2. 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对SMAD杂合型(+/-)小鼠进行了大量的听功能和内耳形态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smad4和smad5基因为听觉功能相关基因。通过建立基因缺陷导致聋病的动物模型,建立了听功能基因研究新的平台和聋病基因研究的新策略。


三、毛细胞再生和聋病基因治疗研究

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成功将Hath1基因导入爆震性聋后豚鼠内耳实现内耳毛细胞的再生,打破了既往认为在成熟哺乳动物听觉损伤后毛细胞不能再生的观念。并探索不同的导入途径,以便找到最有效简便的外源基因内耳导入方式,构建和评价不同载体(重组腺病毒/脂质体/纳米)和外源基因导入内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筛选听觉损伤致聋后听觉恢复的有效基因,为聋病基因治疗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社会及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常委;

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全国助听器人工耳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军队残疾评审专家;

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防聋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国家人工耳蜗抢救项目技术指导专家;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担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国内多家专业杂志编委和专家委员会委员;

现任《中华耳科学杂志》副主编;

《ORL:Journal for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杂志审稿人。



学术获奖

1、2008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9名):(证书编号2008-J-253-2-08-R09)
聋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与防控预警的系统研究


2、2008年中华耳科学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第1名):

聋病基因研究新策略-基因敲除鼠听功能和内耳形态的系统研究


3、2008年 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大会论文二等奖(第1名):

Hath1基因内耳导入诱导毛细胞再生研究


4、2007年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11名):(证书编号)

聋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聋病分子遗传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5、2007年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1名):(证书编号)

聋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聋病分子遗传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6、2007年 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第2名):(证书编号2007-2-36-2)

听神经瘤手术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


7、2001年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名):(证书编号2001-3-601-1)

光学记录膜电位方法在前庭系统电生理研究中应用


上一篇:王海波

下一篇:殷善开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