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毅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
中文名 | 刘 毅 | 民族 | 汉 |
国籍 | 中国 | 性别 | 男 |
整形外科、烧伤与创面修复。
刘毅教授从事整形外科、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临床与相关研究工作35年,主要致力于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和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同时专注于脂肪组织工程与脂肪移植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课题和重点课题等,是我国创面修复领域、脂肪组织工程与脂肪移植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
刘毅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内源性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调控作用研究,为外源性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与应用时机提供了依据。2004年,首先提出"烧创伤创面美容修复"的理念,并积极开展相关修复技术、方法与策略的临床研究,逐步将其拓展应用到各种急、慢性创面以及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供皮区和供瓣区修复中,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在此基础上,主编了《创面的外科治疗》和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皮肤肿瘤治疗的《皮肤肿瘤治疗学》。
刘毅教授根据压力性损伤(压疮)所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特点,提出了独特的、有助于有针对性选择修复方法的临床分型:窦道型、溃疡型和混合型;同时,为了确保修复质量,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出"全身支持,化整为零,分型治疗,反复清创,延期修复"的20字治疗原则。
刘毅教授针对颜面部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所导致的严重复杂畸形,通过改良面部分区植皮技术,采用大张全厚皮片修复全颜面瘢痕切除后创面,较为满意地实现了颜面再造。此外,根据外耳区域瘢痕增生所导致的残余耳廓埋置于瘢痕中,失去立体结构的畸形情况,将其命名为"瘢痕性隐耳",并创立了瘢痕性隐耳的耳廓再造方法。
刘毅教授积极开展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所研制的具有恒压、恒量、微创特性的微整形注射装置——助推器,理想地实现了自体脂肪精细化移植,以及提高移植脂肪留存率,该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器械证书与生产批号,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与此同时,在注射美容实践中尝试采用助推器实施玻尿酸、胶原、肉毒毒素注射以及病理性瘢痕内药物注射,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另外,刘毅教授经过近20年的研究探索,在组织工程脂肪构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主编出版《脂肪移植的基础与临床》、《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外科学》、《自体脂肪移植新技术》等专著。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形美容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副总编辑;
《中华烧伤杂志》副总编辑;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副总编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卫生应急杂志》编委;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美容医学》常务编委;
Burns and Trauma编委;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编委;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egery(中文版)副主编;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
刘毅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作为主编、副主编(译)发表专著8部,参编16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培养各类研究生50余名,其中博士后3名。
刘毅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一类岗位津贴,省级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先后获得"黎鳌烧伤医学奖"、"中国医师奖提名奖"、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专家奖"、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